【蝇翔拾忆】鼎边糊和福禄寿三星 这个帖子是和三公子的《铁板烧》的。过年油腻吃多了咱可以吃点清淡的。这帖子又是送给VEIL先生的,他喜欢知道什么是鼎边糊。这帖子也是感谢仅关先生的。他发的《含泪活着》让我想起了母亲。 朋友,你认识福禄寿三星吗?我认识。但是,它是不是就是牛郎星?我却不能确定了。因为母亲可能也不知道牛郎星。 鼎边糊在福州话的发音是diāng-biĕng-gù。鼎边糊在福州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女儿从福州回来说,福州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鼎边糊了。其实,鼎边糊是福州老百姓最普通的小吃。就像洛阳人习惯喝汤,武汉人过早吃热干面一样普通。所不同的是,正宗的鼎边糊里,是用蛤(福州话叫gá)、虾米、丁香蚵那样的海鲜和蚬(福州话可能是叫liu-yāng的)打汤的,还要加香菇、葱花、黄花等。所以那汤就特别鲜。另一个不同点是,和北方人习惯吃面食不一样,福州多的是稻米。所以,鼎边糊是用米浆做的。 福州话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福州话里只叫“鼎”,不叫“锅”。解放后,南下干部都完全听不懂福州话。老百姓却是不能离开领导的。所以就有了“锅边糊”这样的名称。 在铁锅里盛上海鲜和配料熬成的清汤。等锅烧烫了,在锅的内缘抹上花生油,再把浓米浆淋(涮)在锅边。盖上锅盖,蒸熟后,把熟了的“糊边”铲进汤里。再重复操作。等到“糊边”的浓度合适了,再烧开,起锅。即得。正宗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细腻爽滑,清香可口。再配以碗糕、牡蛎饼、虾酥等就是老百姓的早餐。 但是,这里的许多细节,我其实并不清楚。因为虽然是在福州长大,但是,一直到离开福州去北京读书,我都从来没有吃过鼎边糊。就像仅关先生给的《含泪活着》那样。虽然外面都在批判“读书做官论”,但是母亲坚信,我们家的出路在读书。就像仅关先生给的《含泪活着》里的那个主人公,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从来都是步行一样。我们从来是在家吃饭。家里也没有钟。母亲就每天半夜起来,看天上的福禄寿三星,看到它们西去了,就开始煮红薯,煮稀饭。即使这样,十几年,从来没有让我们迟到过。母亲用她的坚韧,扶起了我们的家。这千万个母亲才是中国的脊梁。 再后来,是因为文化大革命了,弟弟妹妹终于失学了,终于没有读成大学,却下乡去当了所谓的知识青年。他们的人生的路就比我们又难走了许多。 钟声响了,又过年了。看到鼎边糊,我就想起了天上的福禄寿三星。希望你也喜欢鼎边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