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温度III】【蝇翔拾忆】光饼——送给Veil先生 这篇“忆文”要介绍的是福州的特色食品——光饼。半个老乡的Veil先生长期客居异乡,居然也不知道家乡的“光饼”了。世道是变啦。这“光饼”就特意送给Veil先生,希望他喜欢。 上个世纪70年代,三不猴组合“蝇翔”回到福州结婚。太太惊奇地发现,福州的粮店除了卖粮食以外,还卖一种饼。老娘告诉他,这是福州的特产叫“光饼”。 传说,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奉命入闽平镇倭寇。大获全胜。兵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戚家军的干粮,是一种用面粉做的,中间打了孔,贴炉烤制的圆饼。士兵用一根钱串,就可以穿起一串圆饼。背上行军,十分便捷。那烤炉,通常就是用大水瓮改制的,十分适合作战急需。一般高约2米,直径1米,外敷黄泥。先用碳火从瓮底烧红,然后贴饼于内壁文火烤制。伺候,因为光饼硬中带脆,香松好吃,价廉耐饥,福州乃至浙南的百姓竞相仿制,相沿成习,并且,为了纪念戚继光的功绩,福州人就称之为“光饼”。 虽然都是用的“贴炉烤法”,和北京的火烧,和洛阳的火烧馍不同的是,按照传统的“贴炉烤法”,烤光饼的时候,是应该多次往饼面上抹水的。这样烤出来的光饼,不但饼面光亮如镜,而且饼色深褐如咖啡,吃着也会有咖啡样的味道,食品工艺学上叫“焦香味”。可惜,现在都改用电烤箱了,工人更是懒得站在火炉边,懒得往上面抹水啦。烤出来的光饼,就完全不是那个味了。世道是变啦。 粮食是最重要的战备物资。对老百姓而言,上有粮食部,下有粮食局,它们都是衙门性质的,严肃的单位。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后,三不猴组合调回到了武汉,第一件事就是要到派出所去上户口。拿了户口,就赶紧到江边的一条叫板壁巷的小巷子里,找到了武昌区粮食局。曲曲弯弯地上得二楼,曲尺形大柜台的后头,递上户口本和郧县大柳公社开具的粮食关系转移的手续。看他们一个办公桌,一个办公桌地传过一遍,办好手续,领得粮本,下得楼来。这才觉得自己已经是武汉人了。看天,天也更蓝,踏地,脚下也更塌实了。 在湖北,粮店是只卖米面花生等粮食和定量供应的菜油、香油的。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福州,光饼居然是到粮店去排队买的。犹如县太爷正在升堂办案,打横却坐个武大郎在一旁卖炊饼。宋江则摆个桌子在一边,又帮县太爷写文案,又帮武大郎收钱。这叫什么形象!!! 光饼还有两个“老乡”,一个叫“征东饼”,一个叫“福清饼”。 “征东饼”也是中间有孔洞的饼。但是,比光饼要大而且松,取的是戚继光“征东”的意思。二者的区别还在于,光饼是咸的,征东饼是淡的,征东饼的口感有点像武汉的“发饼”。 福清人则在光饼的饼胚上撒上芝麻再烤制。那样烤出来的饼,福州人叫它做“福清饼”,或者叫“福清光饼”。 在50年代,一个光饼只卖一分钱,二分钱就可以买一个征东饼了,它们曾经是老百姓的最便宜的零食。 改革开放了。上个世纪末,三不猴组合“蝇翔”回到福州,家人约定在“安泰楼”相聚。弟妹听说三不猴组合居然想起要吃光饼了,特意到“洪山桥”去,才买到了光饼。并且夹上了粉蒸肉,说,现在,里面不夹肉的光饼已经没有人肯吃了。世道是变啦。 今年,又有了新气象。兴许是油腻吃多了以后的反弹,寻光饼的人就多了起来。不但“安泰楼”有光饼卖了,而且,仅就在福州北大路上就开了两家光饼店。老姐姐坚持说,远处,多走半站路的那家店的光饼做得正宗。这个道理,三不猴组合是懂得的:“远处的和尚会念经”嘛。东街口的人家就一定会走过来,买这边这家的光饼了。哈。
本贴由[三不猴组合]最后编辑于:2009-8-20 12:3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