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2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中资涌入涟漪效应;埃塞俄比亚妇女走出国门(上)!

[复制链接]

5685

主题

9773

帖子

35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03: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中国工程人员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众多基建项目,带动当地经济, 促进妇女地位发生变化。

中国对非洲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在客观上促进了非洲不少地区妇女地位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效应辐射到区域以外。

2011年,20出头的贝扎(化名)生活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瘠的村落,在家里三姐妹中排行老大,一天突然听说在要修路,来了几十名中国人,建立工地,在当地雇工。中国的厨师需要两人帮助在厨房干活,于是和施工人员有关的亲戚就找到她得到这份工作。

工资虽然很低,可是当时对她这样当地仅靠务农、很多人一天只有一顿饭吃的家庭来说,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从未离家出远门的贝扎并不知道,她的国家正因为中国投资的大举进入,经历着一场巨变。

80年代饱受战乱、饥荒肆虐的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台湾译名为"衣索比亚")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儿童的新闻照片今天还深深映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这个"非洲之角"中心位置的国家近年来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率,超过周边其它国家。这种经济变化对像贝扎这样的埃塞妇女的生活状态及未来也产生重大冲击。

经过不到10年的大幅投资,中国成为埃塞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中埃经济关系如此密切,中国企业在该国到处可见,让埃塞俄比亚人将中国人称为"埃塞俄比亚的第87个民族"(该国现有86个民族)。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和丹博士(Dr Hodan Osman Abdi)说,中国和非洲很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其中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积极的影响到非洲女性的基本生活,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给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走向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势。

英国牛津大学移民问题研究员戴梦涵博士(Dr. Miriam Driessen)经过长期研究也发现,中国赴埃塞俄比亚开展的各种工程项目带动了当地就业,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不少因此就业、受惠的埃塞俄比亚妇女获得了更大的个人自主权利和发展空间。

这么多中国人为什么不远万里到非洲投资?非洲人民欢迎吗?非洲妇女因此如何收益?她们也会大批移民中国吗?埃塞可能是非洲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

中国赴非洲的"移民"

1984年埃塞俄比亚大饥荒,前往报道新闻的记者手捧一名当地饥馑的儿童。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率,该国妇女儿童生活状态相比过去饥荒时代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国内经济经过过去数十年急速增长,基建和很多制造业市场饱和,不仅产能过剩,基建人才市场也呈饱和过剩状态。生存环境压力大,竞争烈。

而埃塞经历了国内战乱和饥荒后,随着政权和经济稳定,人口迅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劳动力。

埃塞经济增长亟待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对工程设计建设人员市场需求巨大。这为大批中国企业赴埃塞投资创造了天然环境。而根据埃塞投资委员会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里,共有279家中国企业在埃塞投资,为当地创造了20000多个就业岗位。

长期关注、研究中国国内外移民问题的戴博士近年内研究了中国前往非洲埃塞的"移民问题",并曾用16个月的时间亲自前往埃塞与中国国企、私企的工程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和中方与埃塞当地人民直接对话。

就一些媒体上有关"中国百万人移民埃塞俄比亚"的说法,戴博士指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中国人到埃塞来,只是该国好像到处都有中国人。她说,大批中国人到埃塞来的原因很简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移民概念。

中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展开大量的基础建设工程,雇用了大批当地劳工。

很多中国工程建筑人员在中国已经拥有业内经验和学历,但远赴埃塞,一方面离开了中国国内竞争激烈的基建人才市场,另一方面在埃塞俄比亚也可以获得比在中国相对来说更宽阔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更高的工资收入。

不少中国年青的工程人员宁肯暂时远离家乡亲人,在物质条件相对落后、文化环境迥异的国外工地上生活,一个简单的目的就是为了攒钱回中国购买自己的房子。"在中国城市里,现在房价高企,而谈婚论嫁的一个基本条件常是男方必须能买得起房子"。

非洲"半边天"

戴博士指出,这些中国工程人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没有想到在当地扎根定居,而是在工程结束后前往其它国家和地区参加新的工程,或者返回中国家乡。

埃塞俄比亚的采茶姑娘。服务业和第三产业雇用了大批埃塞女性。

这些企业依靠的是埃塞俄比亚迅速增长的年轻人口:上世纪80年代埃塞人口不过3千多万,今天已经猛增到1亿人口。在中国大幅投资埃塞的时代,贝扎作为新一代的埃塞年轻人中的一员,希望从中寻找生活和发展机遇。

和丹博士本人就来自非洲索马里。她说,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社会,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之下,大部分的收入来源都需要体力活,需要男性来干,女性的就业机会就很少。这便导致女性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这也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地位,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随着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大力投资,女性的就业率大幅提高。产生了许多适合女性赚自己的钱的机会,除了服务业之外,在很多工厂里,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女性。比如华坚鞋厂超过60%的员工都是女性。

中国某大型企业的一名工程师史先生曾赴非洲多年。他介绍说,中国在埃塞的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承包等基建项目。此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主要涉及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像纺织、制鞋及皮革加工等。

他说,随着这些中国投资,比如基建的施工地区,当地很多村镇就会新增商店、饭店、路边摆摊的商贩,它们也主要都是妇女在经营。

收入和期望

史先生坦诚,中国基建公司雇用的当地埃塞人因为体力需要等原因以男性为主,女性一般从事办公室文员,清洁,烹饪等后勤工作。按市场价格,一般中企支付给所雇用人员的工资不高,普通工人仅仅保持在该国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线以上。因此员工的流动性也大。

戴梦涵博士说,虽然这种工作工资并不高,但这些工作让原本在家务农或从事家务的埃塞俄比亚农村妇女开始接触社会,并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增长见识,学习了对外打交道的经验,包括与不同文化背景者来往。

和丹博士称,当地女性的收入主要花在她们家庭上和孩子的教育上。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自己的收入可支配在自己发展上,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教育后,变得自主自立,有能力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有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中国公司的厨房,从帮厨,到学习烧中国式的饭菜,贝扎学到不少东西。但随着埃塞通货膨胀,生活压力不小。中企工资收入低,她也不准备长期做下去,而是有自己的打算,也要像她的雇主一样,走向世界。

她并不准备去中国,而是希望攒些钱去沙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