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这里曾经是秦朝灭蜀后供平民和商贾居住的少城,也曾是清王朝八旗官兵居住的满城,也被认为是北方胡同在南方的孤本。
但是可是,这个孤本在2003年之前貌似没人爱搭理它。土共进城后,巷子里开始住进大量居民,和北京一样,一个个四合院变身为一个个大杂院,又由大杂院变成高楼。直到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这里仅剩了西南端这两条半巷子,宽巷子、窄巷子以及半条井巷子。
忽然又有一天,咱成都人吃饱了,小康了,开始怀旧了。他们感叹道““宽窄巷子是最后的老成都”。这一感叹让潜水多年宽窄巷子浮出水面开始冒泡。2003年,将其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开始进行,宽窄巷子这一名词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就像所有的老城改造一样,主拆派和主留派一直掐架不断,这样的争议一直延续,并在2005年达到顶点。当时的宽窄巷子也出现了最为坑爹场景:路边就是如火如荼的工地,一群文艺青年人仍日夜在挖掘机打桩机旁喝茶饮酒。
俗话说的好,秀才造反,n年不成。就在文艺青年的喝茶饮酒起哄中,老城墙拆了,皇城拆了,宽窄巷子已然不能重蹈覆辙。
现如今的宽窄巷子,已经没有了皇城的影子,也看不出四合院的踪迹。完全是个打造出来的成都名片,说”宽窄巷子最成都“一点都没错,它就是当今成都生活的写照,而不是想当年的那个锦官城。
俺真的是希望还能看到那个过去的老街,希望宽窄两巷子能保持原汁原味,那里的人们继续吟诗饮茶,纸牌麻将,过怀旧并有诗意的日子……
但是可是,居民说了:凭啥我就得住一辈子大杂院,隔壁打个屁我都能听见。商贩说了:这么好的巷子,凭啥我的茶只能买2元而不是20元。
所以,保留还是重建永远都是一个无解。杯具的是历史绝对不能重来,洗具的是历史绝对不需要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