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12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体育新闻] 中国足球:中超将迎来最“激进”制度改革!

[复制链接]

5685

主题

9773

帖子

35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03:5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足协新政会否令中超对外援吸引力下降?

中国足球协会(CFA)在周三(5月24日)晚间接连发布的两项通知,一夜之间在中国职业足球界引起一番激荡。

两项分别意在限制中超、中甲俱乐部超高价引进外援和进一步培养年轻球员而作出的改革,具体规定的条文却似乎超出了媒体和球迷的想象,甚至一时间令人无所适从。

简而言之,新的规定意味着从2018赛季开始,中国最高级别的两个职业足球联赛当中大多数的俱乐部在引进球员时将需要付双份钱——除球员转会费,还须向足协交纳同等金额的“引援调节费”;另外,在出场球员的规定上,每支球队每场比赛累计上场的U23(即23岁以下)球员必须与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这在世界重大顶级联赛当中是从未有人实施过的做法。

足球业界、媒体、球迷以及各大关注中国足球的意见领袖瞬即开火,矛头指向了中国足协。

长久以来对于中国足球成绩不佳的批评,除了球员在关键时刻羸弱的心理素质,往往集中在体制上:在中国的官僚体制当中,由非足球专业人士管理足球事务是中国足球的长期现象。

在批评者眼中,这一次中国足协又作出了违背足球发展规律的决定,一些人甚至直接指出,新政策可能令未来的中国足球“一地鸡毛”。

下面,是对两项突如其来的新政一些初步的解析。

新政是什么?

中国足协在北京时间周三晚间连续发布两项通知,对中超、中甲联赛的U23球员出场政策作出调整,并对俱乐部高价引援作出进一步限制。

足协的通知规定:“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中国足协称,这一规定的目的是“进一步通过职业联赛锻炼年轻球员,鼓励俱乐部加大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

在2017赛季开始前夕,中国足协已经对外援和U23球员上场作出过规定。在本赛季,中超和中甲联赛每支球队每场比赛的外援累计出场人数不得超过三名,同时必须要有两名U23球员在比赛名单中,其中一人须首发出场。

该政策比过去一直沿用的“3+1”外援政策(即三名外援加一名亚洲外援)减少了一个出场名额且新增了关于U23球员的强制性条款。在通知发出时距离赛季开始仅一个半月,当时多数球员转会协议已经敲定,新规定令不少俱乐部措手不及。

周三发布的通知针对下一个赛季,即让各俱乐部有超过半年的时间准备。

另一方面,足协对于引援政策也作了新的限制:“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

“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该项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各俱乐部应当从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规范引援行为,理性投入,依法管理,按照要求做好引援合同管理和备案工作,严禁通过签署阴阳合同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中国足协在通知中称,具体的实施办法尚未最终制定。

各方反应如何?

与2017年赛季前忽然公布的外援新政相似,此次被称为”新政2.0“的引援及U23球员出场政策调整,招致了各界的批评,而且比上一次更加激烈。

早在2017赛季首次出现强制性要求U23球员首发并且限制外援时,就有对相关政策是否能切实起到限制俱乐部斥巨资引援以及培养本土年轻球员的作用,同时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比如U23球员身份虚高等等。

质疑其实归结到一点,是它是否符合足球发展的规律。

“新政2.0”令有关的质疑变得更加强烈。

周三晚上,多名中超球员和体育媒体人已经纷纷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批评。

包括上海申花队门将李帅和广州富力队后卫、前中国国脚张耀坤等人均在新浪微博上发声,调侃新政下的中超联赛。

中国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则直截了当地批评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中国足球做不到。”


中央电视台的资深足球解说员贺炜则表示:“新政策下,很多球员是不是24岁就可以退役了?”

央视资深新闻主持人白岩松则撰文写道,新政之下,“中国足球未来或一地鸡毛”。

“无论平时我们怎么黑足协,也不能理解他们的智商与情商会有这么离谱的‘下线’,”白岩松在腾讯体育上撰写的文章中写道。

明年的中超将变成什么样?

“新政2.0”下的2018赛季将会出现怎样的形态,以及80亿版权的中超会受到怎样的冲击,由于相关规定仍有细节未完善,因此目前仍难以预料。

但可以设想的是,规定外援与U23球员出场人数相等,会直接导致在单场比赛中外援与年轻球员的出场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并可能导致比赛中出现大量以符合规定为目的的换人。

面对U23政策,2017赛季的中超联赛当中,首发上场的U23球员在比赛初段(相当比例是在上半时前20至30分钟内)被替换下场成为了多数比赛的惯常现象,而这种做法在一般的足球比赛当中并不普遍。

而在2018赛季,新政意味着,一场比赛中,一支球员有三名外援出场,就必须有三名U23球员登场,这样可能会出现的其中一种现象是,一支球队以包括三名U23球员在内的全华班球员首发登场,然后在比赛中陆续用三个外援换下三名U23球员;或者,一支球员用全华班球员上场,不使用外援,也就无需被强制派上U23球员。

其他的可能,基本就是这两种极端做法之间不同程度的调节。

2017赛季当中出现的U23球员经常性被早早换下场,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多数U23球员的水平均未达到在现在的中超比赛首发登场的程度,这样“下有对策”的做法对U23球员的成长未必有好处。

如果说2017年的每一场联赛每支球队有一个球员不得不被牺牲,那2018年就将可能有三个。

每一支球队战术考虑的空间将受到较大压缩。

如果球队作另一种选择,少用U23球员也少用外援,外援上场的时间将减少。

另一方面,外援限价的规定要求亏损的球队为球员引进付等额“调节费”,而根据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超16支球队当中仅有两支球队——延边富德和长春亚泰——不亏损,两队在上赛季中超积分榜分别排在中超第9和12位。

绝大部分的中超球队均须为引进球员支付双份费用。

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很可能将导致中超赛场对外援吸引力下降,并可能压缩24岁或以上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从而导致刚刚得到世界关注的中超褪色,投资者兴趣消退,最终也不利于中国足球水平提高。

就没有更好的做法吗?

无论是在加强年轻球员培养还是限制超高价引进外援方面,欧洲先进足球强国当中不乏有效措施的先例。

新政策下,2018年中超俱乐部将须为外援付双份钱

德国足协在德国队于2000年欧洲杯的失败之后推行足球青年才俊计划,要求德甲和德乙所有俱乐部建立青训中心,并给予一个赛季的准备时间,此后拥有青训中心是每个俱乐部参加顶级联赛的条件之一。

在本地球员规定上,德国足协规定每支球队的预备队须有至少八名本地球员,其中至少四名是来自本俱乐部,而U19和U17梯队当中则至少要有12名德国籍球员,以此促进各队培养本国年轻球员,不依赖高价外援。

在德国队夺得世界杯冠军的2014年,全德国18岁以下的注册球员人数近200万。

在防止俱乐部高价追逐外援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方面,欧洲足联(UEFA)在2010年通过实行“财政公平竞争”(Financial Fair Play,简称FFP)条例。该条例规定,从2013年起,每家参加欧洲赛事的俱乐部均要在近三个赛季内基本达到收支平衡(总亏损不超过500万欧元),不达标准的俱乐部将受到从警告到扣押欧洲赛事盈利等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尽管财政公平竞争未能彻底改变欧洲大俱乐部高价引援的格局,但在2014-15赛季,英超俱乐部就在FFP下总体达到创纪录的34亿英镑收入。

欧洲足球的规则做法未必适用于中国足球,但中国足协选择将培养年轻球员和限制外援直接与顶级联赛上场人数挂钩的做法,在各国顶级联赛当中仍属非常罕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