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3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巴塞尔香港:“中国崛起”与全球化改变了艺术市场?

[复制链接]

5685

主题

9773

帖子

35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2: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Art Basel 香港公众开放日由3月29日至31日。

这个三月,香港迎来了它的艺术月。两大艺术展会“巴塞尔香港(Art basel HK)”、“art central”接连开展, 号称“直立式艺术空间”的H Queen's大厦也在这个月开幕。香港各美术馆、空间、画廊、拍卖行纷纷在这时祭出法宝,增加曝光率,全球收藏家和艺术家也在此云集,大量艺术活动同时发生。

巴塞尔香港的参展艺廊对记者表示“销量与往年一样好”、“中国藏家越来越多”、“香港的艺博会地位不会被中国大陆取代”,但在藏家、资金和网路世界等变因快速变化的数位时代,艺廊对于市场的预期是否太过乐观?

一切从5年前开始。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博会”选中了香港,收购了“香港国际艺术展”,并把它变成Art basel HK。此前,巴塞尔艺博会每年只在两个地方各举办一次:瑞士巴塞尔和美国迈阿密,而香港是第三个地点。当时,这带来了一批国际画廊、艺术机构的井喷式入驻。从此以后,每年三月,巴塞尔艺博会准时到香港赴约,而香港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也一年比一年重要。今年的Art basel HK,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248家画廊参加展览。

Art basel HK对公众开放3天,出售门票;在那之前有两天“贵宾预展”,大部分作品在预展时就成功被“贵宾”买走。今年的博览会,七成以上作品都在预展中售出,但公众开放日第一天,门票还是在两小时内就售罄。

不能把Art basel等同于那种可能带主题的艺术展览或是科普艺术的博物馆,它更多是一个商品展示场。前波画廊创办人茅为清用“快餐”作比,告诉我们,艺博会是“为了销售而聚在一起”,本质是为了打知名度、卖艺术品,可以在一个场合看尽各种作品。

中国成第二大市场

公众开放日第一天,门票在两小时内就售罄。

在今年预展现场,记者听到不少普通话。这些观众在讨论着要购买哪件艺术品,但大多不愿意受访。在一楼展区之间,记者遇见3名男女,正在讨论要“为整一个酒店和会所”添置艺术品。其中一位女士告诉我们,她和同伴来自深圳,已经不是第一次到Art Basel 买艺术品。这位女士不愿具名。

根据最新《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艺术市场,而中国则略微赶超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占据全球销售额21%。2017年,中国买家占了全球经销商销售额的10%,与2016年的4%相比,跳了6个百分点。

参与到当代艺术市场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中国买家的面孔也与几年前不太一样。

香港画廊协会名誉主席的梁徐锦熹向记者分享了她在艺博会现场的观察:“中国藏家变多了,走在会场处处处可以听到普通话。”,而且他们“冷静又享受”,相比起Art Basel刚到香港时,中国藏家一度表现得“很兴奋”。前波画廊创办人茅为清也形容,这几年越来越多“实力惊人”的中国买家。

投资或收藏?

Art Basel的Insight 展区呈现的是新晋画廊。

购买艺术品做为投资或避税已不是秘密,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行为在Art Basel 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在Art Basel寻找有价值的艺术品当作投资是比较奇怪的,藏家来到Art Basel并不是来淘宝、寻求流通增值。”梁徐锦熹对记者说。她分析,现在越来越多来Art Basel的中国藏家买藏品是为了开私人美术馆,或是公司收藏,因此他们是心态多是认真想建立自己的藏品。

资深当代艺术经纪黄河介绍,画廊和艺术家一起成长,画廊把艺术家推荐给藏家,艺术家的作品累积到一定知名度后,因为需要大于供给所以才进入拍卖市场。

梁徐锦熹补充,通常买艺术品投资的行为比较会发生在二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场。像Art Basel 这样一级市场艺术博览会,因为审核过程严格并且摊位租金高昂,能够来设展位的都是顶尖画廊,都不是炒作艺术品的画廊。

“80后”藏家带来变化

80后的藏家眼界较开阔,不会只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资深当代艺术经纪人黄河也看到了中国藏家的世代变化:“中国80后的藏家接上来了”。

几位艺术市场的资深业者都看到了相关趋势:由于换代交接,如今中国藏家越来越会欣赏当代艺术。美国艺术交易网络平台Artsy总裁Sebastian Cwilich也表示,中国市场一向对古董有较重的偏好,但近年来有一个明显趋势,买家们开始对当代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茅为清认为这与教育环境有关:五六十岁的中国藏家很有经济实力,但对前卫的当代艺术认识度、认可度不高,而80后的年轻一辈在成长环境和教育下更具有国际视野。

哪怕在中国不同年龄的当代艺术买家之间,也能观察到这种世代更替。年轻买家的选择更国际化了。黄河分析,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代中国当代艺术藏家,收藏的作品比较多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80后的藏家虽然也承自上辈,但因为多半有海外留学经验,因而眼界较开阔,不会只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超级艺廊”与全球化

来到Art Basel 的知名艺术品多半已有买家洽询。

M+希克资深策展人皮力在2013年发文指出,21世纪跨国“超级画廊”形成,它们在世界各地设点,代理的艺术家也遍布全球,垄断了资本、市场和艺术家,进而排挤到中小型画廊的生存。

虽然黄河认为中国艺术家被外国资深画廊签下是“好的现象”──能够为国内“摸着石头过河”做事的画廊树立典范。但皮力认为,超级画廊将艺术品价格抬高,剥夺了一些中产阶级的收藏权力,使他们的声音消失,最后导致艺术价值的单一化。

皮力在文中指出,当代艺术收藏家和上世纪50年代的藏家不同,当代超级藏家许多从事的是虚拟经济,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他们的资产消失,而他们的收藏品尚未成为通过评论或时代的考验成为“经典”时,这些艺术家和藏品可能就面临泡沫化。

而在Art Basel 这样的大型艺博会,虽然受惠于全球化扩大了艺术市场容量,却也加剧了竞争。同时,博览会正在造就一种所谓“国际当代艺术风格”的东西。通过审核、评委制度,非中心区域的艺术被过滤,其丰富性被简化。

虽然梁徐锦熹认为Art Basel HK 对本地艺廊有所支持,在举办的演讲上也多邀请香港艺术家增加曝光度。但皮力对记者表示,现在艺术市场“情况依旧”如他13年所述。

艺术品上网拍卖

与买家年轻化同时发生的,是全球艺术品通过网络交易的发展。据上述《报告》,网上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在过去5年增长了72%。而为了进一步接触中国年轻人的网络世界,艺术市场望向了中国的社交媒体。

趁着三月的氛围,Artsy的微信公众号也在这个时候宣布启动。“开公号是个很自然的选择,当你想去接触中国受众时,很难想到别的。”总裁Cwilich说,“中国受众的日常生活都跟微信密切相关的,从叫外卖、打的,到买衣服,现在可能再加上逛艺术品。”

“不会被取代”的香港巴塞尔

Art Basel展场内的大型装置艺术虽然不一定有买气,但一定有人气,可以吸引观众和媒体目光。

但哪怕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业内人士也相信,香港艺博会的地位不会被中国内地某些大城市的艺博会取代。

茅为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Art Basel HK的定位非常明显,就是亚洲艺术市场的中心,全世界上其他地方关心亚洲艺术的人都会到香港来。梁徐锦熹同样认为,香港的Art Basel 很明显见到亚洲特色。会来到Art Basel HK藏家就是在寻找亚洲元素,而非专门来香港看中国特色;中国在整个当代艺术占的比例很小,东南亚、南美洲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更加重要,“不然他们不需要来这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