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2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寻找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图)

[复制链接]

1177

主题

2775

帖子

6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2 22:2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海上故里
一个天朗气晴的初春的下午,红尘万丈的都市之中,闲然自得地徒步于一条原本不起眼的虹口小街,这条短短的大约五百公尺的步行街,有鲁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沈尹默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陈望道十大文化名人故居;有左联遗址、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商务印书馆、川北公寓、景云里、夕拾钟楼、公啡咖啡馆旧址;也有“党国要员”白崇禧、汤恩伯、孔祥熙、张之江的公馆。





鸿德基督教堂。
多伦路59号,东方式庙宇风格,却是基督教堂。地皮原是美华书馆,是近代上海规模较大的出版和印刷机构,1920年拟定在此建造教堂,1925年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一万美元,其余款由中国教徒募捐,建堂工程正式开始了。当时正逢我国民族主义高涨,基督教内提倡本色化,因此教堂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堂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因一部分建筑经费由美国传教士费启鸿(George·F·Fitch,1845-1923)资助,1928年落成时取名“鸿德堂”。

现底楼500 余平方米辟为苏州刺绣展馆"苏韵阁"。





夕拾画廊
朝花夕拾,岁月如水,修葺一新的海上旧里,好似一条疏浚的文化之河。













夕拾钟楼
余晖斜照下的夕拾钟楼,淡然静观神闲自若,安步当车的行人披着梧桐影,享受淘宝的乐趣。





散落各处的艺术馆





各式各样的私人收藏馆





三百砚斋和文博堂
三百砚斋堪称中国歙砚大王,而文博堂则是一座集古代陶瓷、明清家具、奇石的二层收藏馆。多伦路的文化气质源于左翼文化的兴起,而历沿大半个世纪之后,文化俨然成了另一种卖点。品味的同时,呼吸着昔日的空气,又有一种怅然弥漫在石库门间。





景云里
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11号住着叶圣陶,11号甲里有过冯雪峰的足迹,17号住着鲁迅,23号住着柔石;郭沫若在此完成了《浮士德》的翻译,而茅盾在这里创作了《蚀》三部曲。












周建人寓所
景云里18号(现横浜路35弄18号)
鲁迅另一个弟弟周建人的故居。周氏三兄弟的足迹遍布虹口区,大多只离多伦路数步之遥





1920咖啡馆
1920咖啡馆的来历显然和这幢小楼有关。这间咖啡馆开在一幢1920年建造的中西合璧的三层楼建筑里,而这里曾是“七君子”之一王造时教授的寓所。如今三层的小洋楼由同济大学设计院改造成采光非常好的陶瓷陈列馆兼咖啡馆。





内山书店
内山完造在多伦路上生活了30年,他的这间书屋曾经是鲁迅的避难所。当年书店里的茶和书籍伴同鲁迅走过了生命里最后的10年光阴。





薛公馆
多伦路上还有英、法、日、荷、西乃至伊斯兰建筑风格。





白公馆
现在则属于海军411医院的白公馆,是战后白崇僖的子女们居住的地方,其中就有日后成为著名作家的白先勇。而白公馆的影子一直隐隐约约地在这个“孽子”的笔端显现。将门之子,独喜舞文弄墨,而这“最后的贵族”的情结或许正是受了这条文化街的熏陶。





汤公馆
汤恩伯(电影《战上海》里汤司令的原型)故居










夜景照片均为转贴:






















泛舟文化之河,感怀昨日往事。浓浓民国风,淡淡前世缘,找寻曾经的文化都市,俯拾遗落的都市文化。光芒万丈的五四之焰,褪色为南国的一抹余晖,铺洒于城市的地表,涵养成灵秀的禀赋,寒风褪去,当它再次泛起之时,周遭却已然一个沦俗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