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163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随笔评论] 医生诉苦何以被公众斥为"撒娇"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487

帖子

2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21:5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度数据显示,我国770万医护人员,工资总额4397.8亿元,年平均工资收入为59200元。但这一数据仍让大多数医护人员感到拖了平均数的后腿。“我们是拿着生命去工作,每天都是超负荷的,面对生命不能有丝毫差错,即使这样,还要遭受社会的各种猜测,甚至遭到人身威胁。”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社会上说的灰色收入并不属于多数医生,但他们依然在一线苦干。”(《第一财经日报》7月27日)

本来,这则报道旨在说明医生的真实收入情况,为以后将要开展的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做好舆论铺垫,同时也可让公众对医生收入的“内幕”有更多了解,从而减少误会,缓解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但没想到,不仅没有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反而让公众觉得这一信息不够真实、全面,并将医生关于收入的诉苦斥之为撒娇。为何公众对医生的真实收入状况如此怀疑、对医生的形象有如此深的偏见?

一个原因是,上述信息确实不够全面,至少呈现得不够全面。上述报道中调查了一些个案,其工资收入确实不高,但这些个案是否具有足够代表性和普遍性,这是公众所怀疑的。面对庞大的医生群体,想要找一些高收入者很容易,想要找一些低收入者也很容易。此外,医生所谓的工资收入是否包含其他收入?对不少医生来说,基本工资只是其收入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在强调绩效工资、科室业绩的背景下,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其经营的成绩,来自科室的整体表现。如果不考虑这部分收入,只谈医生的工资有多少,恐怕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另外一个原因是,少数医生的行为确实损害了这一群体的整体形象,让公众形成了负面印象。日常就医中,民众接触的医生可能是敬业的,但也有一些医生已远离初心,不再称职。比如,一些医生以收入低为借口,毫无顾忌地收取患者、医药代理和企业的红包,利用手中进药权、用药权,指定用药、过度医疗,加重患者负担。

再比如,防御性医疗问题。一些医生首先想的不是把患者治好,而是不要给自己惹麻烦,以此种防御性心态对患者进行治疗甚至不治疗。在其潜意识里,已经把患者当成了潜在的敌人,哪里还有什么笑脸和真诚?这些问题并不是个案。当不少患者在现实中感受了这样的问题,他们还会对医生有良好印象和足够信心吗?这种结果可以归因于公众的以偏概全和情绪化反应,但成见既然已经形成,少数无良医生确实成了败坏医生群体整体形象的害群之马。

当然,就算医生称职、没有摆出冷脸,但“看病贵、看病难”及其后续影响,还是难免被转移到医生身上。当患者饱受看病之苦时,他们会选择性地认为医生在给自己穿小鞋,会把某些医生无心的表达看成一种刻意的伤害。而当患者承受看病贵的不能承受之重时,会自动联想到医生在给自己过度治疗,医生在从自己身上赚取利润。此时,医生有苦难言,他们只是被迁怒的对象,也是“看病贵,看病难”的受害者。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生与“看病贵,看病难”实际上是捆绑在一起的,患者没有能力对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出清晰区分。

既然少数医生确实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既然医生的口碑确实受到“看病贵,看病难”的连带影响,那么就该对少数医生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就该把“看病贵,看病难”当成医改的重要议题来解决。

作者:李劭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