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收官,吐槽开始:
“李咏真该晚一年走,可惜那么一张生肖脸,没他领舞的万马奔腾仿真度太差。”
同样躺枪的还有马云的比例和汪峰的头条。
“黄渤那是唱中国梦吗,这是原地踏步啊,为石头奔跑的劲头去哪儿了?”
“没有了山呼万岁,张国立的范儿还是起不来,怎么看都是女版倪萍!”
“看小彩旗不是心疼而是焦虑啊,你妈知道吗?妹子,微博上说不转不是中国人那都是大V骗人的。”
“想学二指禅?日点一万个赞即告功成。”
“上一年蔡明还跳舞,今年坐轮椅了,证明跳广场舞是没有好下场的。”
“要不是为了刷微博,谁看春晚啊?”…….
其实,最大的槽冯小刚一开篇就吐完了。《春晚是什么》像极了朔爷的自怨自艾。
两天前,我值《晚间新闻》,七点到岗,正逢最后一次联排预备启幕。西门外被堵的严严实实,举牌持花的,照相围观的,那叫一热闹。步入大楼,情形相似,不同的是,人群由本台职工组成。这才想起台办发过的通知:确保录制,禁止围观。春晚年年有,印象中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通知。原以为是当日明星多,追着方便。想当然了,这许多台内外粉丝其实只有一个目标:李敏镐。
这确实有点伤人,那么多成就斐然的艺术家, 居然无人比肩如此拥趸。我开始佩服冯导的市场嗅觉和勇敢决断。要知道,当初有人推荐李敏镐时,他甚至不知道这位是谁。当他决定请李敏镐时呢,还有一众人反 对呢。春晚的菜码甭管多大,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既然只能满足一部分人,那就尽其所能,尽量满足,从中年男的幻想对象到九零后的怀春长腿。满足部分人是满 足所有人的起点,关注小众是照顾大众的开始。这或许是《春晚是什么》自问自答的实质。
最近十余年,吐槽春晚,已成为春晚的一部分。你能想象一场没有吐槽,或评价高度一致的春晚吗?春晚纵然包含了教化,也终究是一场年夜趴,高兴了跟着傻乐,没人说你品位低;看不上,骂几句,转过了500,警察和城管也没工夫找你麻烦。
有人提出春晚共识论,即对春晚的评价取决于社会共识,或者说评价春晚反映了社会共识。有道理也没道理。如果你视春晚为官方意识形态浓缩,那么春晚就不是 一台简单的晚会,横看竖看都是政治意志的文艺表达。从《英雄组歌》、《光荣与梦想》看模范、奉献;从《欢歌》、《套马杆》看民族团结;从《张灯结彩》、 《年糕》看农业农村农民;从《剑心书韵》、《同光十三绝》、《年味儿》看传统文化;从刘欢、苏菲·玛索、李敏镐、庾澄庆看“世界是平的”……
换一个角度呢,《群发的我不回》、《时间都去哪了》是集体心态;《扰民了你》、《扶不扶》、《人到礼到》乃社会现象;《我的中国梦》、《难忘今宵》照顾怀旧情结;《老阿姨》致敬平凡国人;《中华好声音》、《卷珠帘》提携新人新作。
满汉全席排场大,可赞好吃的没几个,包括皇帝本人。大而全与没特色是同义词。
真正的特色在闾巷,真正的味道是家常。
滥情是不好,没了庄敬也欠妥。这口味也真难拿捏。 www.ddh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