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很努力但你未必在用心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喜欢在成绩上竞争,学校也在刻意制造这样的氛围。 那时班上有一个女生,被大家公认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人之一。每天早上总是最早到教室,努力地背单词;一到下午自习,就很勤奋地去找数学大牛解题。每天都按时交作业,从不偷工减料。 但是,她的成绩却总是中等偏下。无论她怎么努力,就是实现不了突破。 和她差不多成绩的同学多少都被老师督促过,可对于她,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忍心责备,毕竟她都那么努力了。 我们谁也不愿意把原因归结为“不够聪明”,毕竟这样太伤人了。但是,老师除了安慰和鼓励,也不知该怎么帮她。 平时她在班上总是眉头紧锁,满脸愁容,看得出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 这样看上去,这个世界真的挺不公平。凭什么有的人边玩边学能考年级前十,而她这么努力了却不能进步? 然而后来有一次,她有一道数学题不懂来问我,我问她说: “你是哪个步骤有疑问?” “整道题都给我讲讲吧。” 我有点惊讶:“第一步也不会吗?只需要列个傻瓜公式啊。” 她听我说完,很快回到自己座位上列好了公式,问我: “那第二问怎么做?” 我干脆一次性把整道题给她讲完,然后她颇为满意的回去了。 于是我突然明白了她的问题:心懒。 一般同学问问题,都会明确的说,这道题的A部分我想不明白,我自己原本的想法是B,但是却在C那里遇到了阻碍,可我的解法为什么不对呢?为什么非要你这样解才能做出来? 可她,是只要一发现自己有做不出来的地方,就直接想听到最终的答案。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就算这次别人给她讲了,下次遇到同样的题,她还是不会做,因为她根本形成不了自己的思路。 直到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有次在教室里发生的那一幕,我才明白了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在家长会上她的妈妈恳求班主任一定要“救救她”,全家的希望就靠她了。 所以我猜她的内心深处藏着这样一个声音: “别再给我压力了,你看我都这么努力了,学不好你也不能怪我啊”。 她根本就不是真心喜欢学这些,她的努力只是做给所有人看的仪式感。 02 “你是很努力,但你不够用心。”这是3年前师父对我的评语。 那时我的状态很糟糕,没有女孩子愿意喜欢我,因为我总是给人感觉有点娘。那时师父把整个庭院的厨房扔给我管理,说:“男人味是靠责任磨出来的,先从学会管理厨房开始吧。” 从没有炒过菜的我,每天要准备20个人的一日三餐。吃完饭要负责洗掉所有的碗,所有厨具归位。 而我花了很久才分得清韭菜、葱、蒜苗究竟在外观有何区别,也曾干过把野草误当成通心菜摘回来给大家吃的囧事。 这些我都挺过来了,对厨房的熟练度也每天都在提升,也学会了几样拿手菜。 但是过了三周,我却被师姐狠狠地骂了一顿。她直接跑过来,冷冷地跟我说:“你还是不要负责厨房了。” 当时我脑子只有三个字:凭什么?我这么多困难都克服过来了,就算做的不完美,难道你看不到我的努力吗?我何曾偷过一次懒! 没想到的是,她随手拿起厨房的一个调料罐一摸,伸出手上沾的油污给我看,然后指着灶台上的角落的脏东西、桌子底下的杂物,一条一条列举罪证。 这么说吧,我所做的清理仅限于“一打眼能看得到的地方”;至于其他应该处理的事情,我也曾有过一些一闪而过的念头: “要不要把角落也拖一下地?”, “要不要把其他杂物重新摆一下?” “要不要把瓶瓶罐罐的外壳擦一擦?” 但这些念头很快被另一个念头替代了: “喵了个咪的每天干活这么累,这些地方就算不做也不会被人发现的吧。” 最后的那一周,我观摩了师姐们对厨房的整理,每一个细节都在按照她自己的构思在布局,而不只是“把饭做好,把碗洗干净”。 然后才有了师父对我的那句评语: “你很认真,但你没有用心。你再怎么认真,也只是把厨房当成任务;只有把厨房当成你的责任,你才会用心做。” 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我都会警醒自己:过分沉溺于只做那些有形的东西,实际上是在逃避一些你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最近有句比较流行的话叫: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早起到教室、努力做题、一天洗N个碗,这些事情看起来很辛苦,实际上却是最简单的机械劳动。 真正用心的人,会去思考: “我怎么样做一道题能够解决一类问题?” “我怎么样洗碗速度会快?” “我怎么样把厨房布置得井井有条?” “我怎样炒菜既让大家满意又节省成本又不浪费?” 而绝对,不会沉溺于简单的机械劳动,来制造一种“每天都在进步”的满足感。 所以我很不喜欢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话:“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要十分用心,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