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环球时报
2021-04-18 17:43
中美两国在双方气候特使上海会晤举行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两国表示均期待美国主办将于下周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并且表示双方将在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后采取行动,为解决气候问题进一步做出贡献。
克里是拜登政府第一位访华的高官,从声明看,应当说双方进行了不错的沟通,取得了成果。但是世界舆论对这一成果的评价很谨慎,由于中方尚未宣布国家领导人出席下周气候峰会的安排,很多分析都在等待事情的进一步明朗化。
原因还是大国之间的整体氛围不好,降低了人们的乐观。就在与克里访华差不多的时间,日本首相菅义伟在美国访问,美日联合声明表达了对华极不友好的调子。另外也是这期间,美国驱逐10名俄外交官,俄宣布了对等报复措施。华盛顿既拉中俄合作应对气候挑战,想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领导力,又对中俄在其他方向恶劣使绊子,正常的大国关系不是这么处的。
联合国气候行动涉及人类的根本利益,减排的具体安排又触及各国的重大发展利益,发达国家对这个问题尤其热心,除了气候变化的挑战的确紧迫之外,还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气候问题上升为它们的优先关切。而发展中国家尚在工业化过程中,有的工业化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通过进一步工业化创造改善民生的更多资源对它们极其重要,它们的生存权有着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体现。
美国上届政府断然退出《巴黎协定》,本届政府又大步回归,站在这两个政策背后的都是美国利益。美国这几年外交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强势,不惜以对抗的方式强行推进本国议程,美国从抵制《巴黎协定》到要领导它的落实,华盛顿会不会拿实力做杠杆迫使他国承担更多义务,自己谋求更多利益,这是很多国家不得不有的警惕。
从极限来说,如果今天就在全球推行碳中和,将意味着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按照今天的面貌固化下来,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永久化。美国精英界对很多问题有分歧,但对美国霸权有着相同的迷恋。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是为了粗暴扩大美国的经济增长空间,现政府会不会用回归协定并扮演领导角色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成长空间,达到与上届政府的同样目的,这是值得观察的。
尤其是,中美是两个最大排放国,但人口规模相差悬殊,经济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美方想让中国承担更大减排责任,这种压力与它以地缘政治方式对中国施压是什么关系,同样值得观察。
不管怎么说,中方认真落实《巴黎协定》,并且在去年主动设定力争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作为减排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走到了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行动计划的前列,在与美国合作的问题上,我方也充满善意。
然而国际大环境的恶化明摆在眼前,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图谋已是公开的,中国需要做好坚决推进《巴黎协定》和防止美国利用其“领导力”损害中国利益的平衡,做好与美国合作同与法德及欧盟协调、与发展中国家协调的平衡。我们要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由所有国家人民的利益联合定义,而不能让个别或少数几个国家垄断这一定义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