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10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时事] 中国人均GDP能否超越日韩?

[复制链接]

3630

主题

4100

帖子

19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6:5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卢克文/日期: 2021-02-26
2020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万元,人均GDP跑进了1.05万美元。


而发达国家人均GDP的门槛是两万美元,看起来已不是遥不可及。


这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大胆地提一个设想:中国跑进人均发达国家,还需要多长时间?甚至,中国有没有可能越超日韩的人均GDP?


虽然到达1万美元我们花了长达七十年时间,但财富的增长从来不是稳定递进,就像一个人挣到第一个100万特别艰难,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白手起家的努力,但从100万进入1000万一般只要小几年,从1000万步入亿元大关,比前面的台阶又更容易一些。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的经验,前面已经有不少国家给我们做过示范了,我们只要摸著石头过河即可。


美国是1978年到达1万美元人均GDP,1987年过两万,花了9年。


加拿大1979年过一万,1989年过两万,花了10年。


法国、德国1979同时年过一万,1990年又同时过两万,花了11年。


英国1980年过一万,1992年过两万,花了12年。


澳大利亚1980年过一万,1995年过两万,花了15年。


日本1981年过一万,1987年过两万,花了6年。


意大利1986年过一万,1990年过两万,花了4年。


以色列1988年过一万,2000年过两万,花了12年。


新加坡1989年过一万,1994年过两万,花了5年。


西班牙1989年过一万,2003年过两万,花了14年。


中国台湾省1992年过一万,却直到2012年才过两万,花了20年。


韩国1994年过一万,2006年过两万,花了12年。


上面这组数据里,最快的是意大利,只花了4年时间,最慢的是中国台湾省,足足20年。


考虑到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各省发展不均衡,我们就取一个最困难的时间吧,跑进发达国家,我们大约还需要20年,也就是2040年左右,中国应该能进入发达国家。


我记得十分清楚,初中时政治课本说我们下世纪中叶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想想,感觉当年读的哪是一本政治书,简直是一本预言合集。


现在发达国家里,人均GDP4万美元,是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这些;人均3万美元的,是意大利、西班牙、韩国这些;人均2万美元的,是葡萄牙、捷克、希腊这些。


我在《一个国家的进程》里提到过,中国只要往前一步,前面这些国家就要后退一步,当发达国家粉碎机迈进2万美元时,上面这些国家就有好大一批得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


像2020年,日本全年GDP4.84万亿美元,较上年萎缩了4.8%,2020年日本的人均GDP应该和英国差不多都在4-4.1万美元之间,法国更惨,跌到了3.86万美元。


2020有疫情的影响在,但发达国家就算没有疫情,也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止步不前。


我们就以这几十年表现最好的日本举例,日本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范围,因为缺少主权和市场这两大因素,这些年一直在谋求产业发展,但一直受到各种约束。


日本人当年搞蓝光DVD,中国不买他账,搞U盘和MP3;日本当年搞等离子电视,松下、先锋、日立掌握等离子核心科技,中韩一看小样很牛啊,直接跑去搞LED电视,现在全球已经是LED的天下了,松下至死也没有生产出40寸以下的产品;日本搞的随身听、掌上游戏机(小时候真羡慕别人家有这个)、单反相机集体遭到了智能手机的重锤,而日本的智能手机输在了软件系统,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有人用日系手机;上回丰田老板为什么急得吹胡子瞪眼睛大骂特斯拉呢?因为日本的氢能源技术发达,独步全球,但中美两国不想给日本打工,干脆不鸟日本,搞起了电动车,直接绕开了日本能源的核心技术,日本在氢能源这条路上将一头扎到底,上游的制氢、中游的储运、下游的加氢站都搞得热火朝天,还计划在2021财年完成第一期80座加氢站建设,后面将追加建设更多氢站。


中美带著全球往电动车领域跑,日本一个人调头往氢能源跑,到2050年左右,全球大多数国家将禁售传统燃油车,如果这时候全球都是电动车的天下,各种配套服务比如充电站都是为电动车服务的,那还有谁买日本产的氢能源汽车?日本人打算自己跟自己玩吗?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运转的核心,整个汽车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530万,占到日本劳动人口的10%,也占日本工业产值40%的比重,还能带动铝、铁、钢、纤维、纺织等行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国在传统汽车产业拥有各项专利,一直是中国无法突破的壁垒,如果日本的汽车产业被时代击溃,那日本的人均GDP将会下降一个档次,落到韩国现在的位置。


日本现在的三大核心产业,是汽车、动漫、新材料,除此以外,还有钢铁制造、机械制造、光学材料、旅游业、部分半导体、机床等等,大家不要光看一个产业的产值,还要看一个产业能带动多少就业,像旅游业能带动许多就业岗位,但产值并不高,金融业产值高,但带不动就业岗位,比如印度,被忽悠发展IT外包业,说要做世界的白领,中国做世界的蓝领,这招简直蠢得要死,因为IT外包的产业链条太短了,提供不了多少就业岗位。


如果日本汽车业被打垮,那将有几百万日本劳动力失业,也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生失业潮,要发展国家经济,总不能光靠动漫和旅游吧?


日本经济的七寸就在汽车业,电动车与氢能源车的胜负将决定普通日本人的人均GDP,从4万美元的位置,掉落到什么地方。


日本也很没有安全感,他们以前发展纺织业,美国锤过他,发展汽车业,美国又锤他,他又发展半导体,还被美国锤,美国跟他打贸易战的时候,日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副乖儿子的听话模样,现在汽车产业因为选择了氢能源可能点错科技树,但面对未来也没什么好办法。


不过与其说日本点错科技树,倒不如说日本没有主权和市场,决定了他发展到现在,已经到达日本的天花板,要么不准你做,要么你做出来,大家不买你的东西,让你的成本得不到回报只能放弃。


这里头主权又更重要一些,因为没有市场,可以去侵略别人,逼别人买你的东西,连主权都没有,就只有被别人吊起来打。


日本已经是在英美主导的世界体系里,日子过得最好的一家了。


像韩国,2020年GDP达到1.6亿美元,跟中国广东省持平,全年只下跌了1%,主要靠的是半导体行业出口年底大幅回升,人均GDP也保住了3.2万美元左右的水平。


韩国人比日本人过得苦逼一些,主要是汽车、轨道交通、精密机床、部分半导体等领域被日本人压制,只有海洋工程、半导体制造韩国优势明显,韩国人已经苦逼到成为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年轻人生下来就陷入极痛苦的内卷,如果考得上“SKY”(首尔、延世、高丽三所大学)学校,毕业就能进大财阀,如果考不上,就只能进普通公司,而大财阀的工资是普通公司的两倍,读书时就直接将所有人分层处理,压力特别大。


看到这里,有人就忍不住要拿小板凳砸我了,说你一个人均GDP才一万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说日韩三四万人均GDP的国家压力大?


不要冲动嘛,听我慢慢解释,一个是日韩是小国,他们的资源要靠外面进口,无法自我维持生存,要么过好日子要么直接死翘翘,所以普通人生活压力比我们这种大国普通人强得多,二是日韩这种状态,有点像他们正坐在餐桌上准备吃鸡腿,中国站在旁边虎视眈眈盯著他们的鸡腿看,而且中国现在身强力壮,胸肌一块块的,你说这种情形,是韩国压力大还是中国压力大?


也有人说日本出了这么多诺贝尔奖,你就是在胡吹大气,日本比中国有未来得多,大哥,看东西要深入,不要看到表面化的东西就条件反射,你要知道大部分诺贝尔奖,主要奖励经过几十年反复检验、得到世间公认的成果,就像中国的屠呦呦,那是44年前发明的东西,到2015年才奖励,日本的诺奖也一样,是奖励日本几十年前经济最辉煌时产出的成就,而不是现在!


日本出现一大波诺奖,正是对日本几十年前最辉煌时期的认可。


中国如果要大面积获得诺贝尔奖,也会发生在未来二三十年,因为我们现在就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就是我们的黄金时期。


中国其实已经在芯片设计(日本只能搞定50纳米芯片)、电磁波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手机技术、超高压输电、海上采矿船、高分卫星、超算、空间站、高铁道路施工、水坝建设、海水淡化、矢量光分析仪、四代核电、激光强化生产线、大功率激光、核聚变、航母、部分海洋工程装备、量子通信、微晶锻、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材料、造桥等等各个细分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不过这么多年来,许多中国媒体喜欢神化日本制造,显得自己“冷静客观有见识、启蒙民众拜美日”,非要矮化中国人,从文化上否定中国人,要我们匍伏在英美主导的殖民文化体系下。


我从不否认日本有他先进的科技,但不代表中国就无法超越他,人活著连这口气都没有,不如去做一条咸鱼吧。


中国现在盯著日韩的鸡腿里,汽车是最大的一块产业,搞死日韩汽车,日韩就要口吐白沫,但这个产业还需要时间,等著我们的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现在主要在半导体、造船、锂电池这几大块,中日韩三国交火严重。


先说造船业,2月17日的《新闻联播》里,特别提到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情况,上海即将完成中国首艘大型邮轮,2023年上半年即能交付,大型邮轮是造船系统皇冠上的明珠,是巨型系统工程,中国能接巨型邮轮的订单,说明中国的造船业将到达一个新的高度。2020年在全球订单下降15%的背景下,中国一年接下了全球48.8%造船订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包括总金额超过200亿人民币的LNG船的订单,新闻里说,经过二十多年钻研,“中国已完全掌握了LNG船的核心技术,和世界最先进国家同处一个阵列”,中国造船业在十三五期间新接订单量达到了42%、造船完工量达到了39%、手持订单量达到了44%,三大指标都达到了世界第一。


中国已经具备建造世界上几乎所有船舶产品的能力。


我当时在微博有转发这组数据,不过有部分船舶界人士对数据进行了质疑,我特意又去查了下数据的详细情况。


2020年上半年韩国船厂确实没接到什么订单,按克拉克森的数据,下半年开始,希腊向韩国订造了18艘共计589421修正吨(CGT)的新船,韩国本土向造船企业订造了15艘共计371096CGT的新船,沙特下订了10艘共计244950CGT新船,新加坡下订了7艘155938CGT的新船。


希腊一直是韩国船厂的大客户,跟韩国生产方关系一直很不错,为了抢到希腊的订单,韩国造船的海洋高管在拿到特别旅行许可书后,直奔雅典去说服了客人下单,希腊人最后成了韩国船厂的救世主。


《新闻联播》里关于中国造船的数据都是对的,不过这里面有一些其它角度的东西,在下半年获得大量订单后,韩国的总订单数确实还不如中国,但是!韩国人说他们“漏统计”了17艘LNG船订单,克拉克森将韩国这17艘“漏统计”的订单补进去后,排名变成韩国第一,819万CGT,占比42.6%,中国第二,793CGT,占比41.2%,日本137CGT,占比7.1%,俄罗斯第四,95万CGT,占比4.9%。


很显然,《新闻联播》不想鸟韩国人“漏统计”的说法,是按咱们的算法算的。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关键问题,只是挪一挪数据而已,韩国人向来把面子看得比天还大,问题是中国现在能造出大型邮轮和接了200亿LNG船的订单。


中国接下第一批LNG订单的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客户是卡塔尔石油公司,中间谈判了四次,才终于战胜了韩国船企,拿下第一批16艘LNG船,共计造价12.7亿,生产周期长达5年,预计2025年前交付。


注意,这次的订单是从韩国人手里抢过来的。


中国的LNG船是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第四代产品,从2008年我们造成第一代LNG长青,12年时间已经成长到第四代长兴,这次升级版长辉技术已达世界一流水平,除了17.4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储存空间,高航速、低能耗、船舶处理系统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LNG船将成为世界造船业的核心竞争领地,年需求量将从2025年的110多艘涨到2035年的500多艘,沪东中华造船厂现在是中国唯一一个能跟日韩七大造船厂抢生意的中国企业。


为了能抢到这块肥肉,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在2019年11月合并为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厂、上船、中船708所同时在LNG领域发力,还拉来英国人助阵,将跟韩国的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在未来二十年一决高下!


《新闻联播》里只说中国接了LNG200亿人民币的订单,但没说目前全球LNG船市场几乎被韩国垄断,在中国人造出LNG船之前,韩国人接到了全球90%的订单,现在,中国人开始发力了!


韩国人其实也挺著急的,也知道中国将对韩国造船业发起猛攻,2月5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次官朴镇圭来到全罗南道灵岩郡的现代三湖重工,在现场给现代员工打气,说将为韩国造船业继续提供支援,一定要守住世界第一的位置。


看得出来,韩国人很紧张,这个世界第一,未来几年肯定是守不住了。


至于中国另一个正在搞的大型邮轮,这个不是韩国人擅长的,威胁到的是世界四大邮轮生产商:芬兰阿克尔造船厂(已被韩国STX收购)、德国迈尔船厂、法国大西洋船厂、意大利芬坎特里船厂(世界第一),中国接到的第一艘大型邮轮订单2+4艘Vista级13.55总吨邮轮,是2018年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下给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该轮总长323.6米,高72.2米,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海里/小时,共有2000多间房,能载5260人,《新闻联播》说的应该就是这艘。


以现在的情况看,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在LNG领域和大型邮轮的攻势,将如潮水一般冲击到韩国和意大利,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完成技术突破,刚开始接订单,未来几年肯定会从韩国人擅长的LNG船和意大利人擅长的大型邮轮身上,撕下好大一块肉来,造船又讲究规模优势,越多越便宜,中国的后发力度应该越来越猛,10年后,这两国的造船业估计会如雪崩一般。


大概这就是发达国家粉碎机的意思吧。


再说说锂电池行业,这块市场基本也只有中日韩三国在玩,欧洲和美国都没有参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的优势是人力成本便宜、有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不过技术上相对落后,代表企业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韩国靠猛砸钱上产能、压价格追著日本不放,想跟日本一起走中高端路线,代表企业是LG化学、三星SDI和SKI创新;日本是锂电池的先行者,掌握著锂电池的先进技术,但是生产成本较高,代表企业是松下-三洋电机、NEC、日立BSC、东芝、英耐时、索尼等。


全球十大锂电池生产商,中国现在有六家,韩国两家,日本两家。


电动汽车电池七大制造商,则分别为松下、宁德时代、比亚迪(刀片电池)、LG Chem、AESC、三星、孚能,当中日本两家,韩国两家,中国三家,也形成了剧烈竞争局面。


中国已经是锂电池产业世界第一,预计将来会继续给日韩施加巨大压力。


半导体产业我过去聊过太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举例了(其实是我写不动了),基本格局是日本处于产业链上游,韩国位于中游,中国正立足于中下游,有向上游拓展的趋势,有可能形成覆盖上中下游全面发展的局面。




中国能不能在人均GDP上追上日韩,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均增加多少的问题,也是日韩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因为产业重迭问题,被中国吃下部分产业后,日韩人均会下降多少的问题。


短期上来看,像造船、面板、半导体、锂电池这些大的产业,中国都是先攻韩国,再克日本,中国进一步,这两国就要退一步,每退一步,这两国就要掉好大一块,等到中国再过二三十年能吃下汽车行业时,那才是日韩的最大危机,估计两国的人均GDP,到时可能就会掉到2-2.5万美元区间。


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认为,我们到2030年就到达两万美元的概率是存在的,只要不发生大的政治军事冲突或者金融危机,但我个人认为这事应该不会这么顺利,毕竟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刚在美国财经刊物上发文,说除非中国不再发展高科技,否则绝不取消增加关税。


而今天(2.25)日经亚洲的新闻,美国正召集两党议员商讨芯片短缺导致美国车厂停产的议题,并计划签署行政命令,将与日本、台湾省、韩国合作,打造一条“去中国化”的科技供应链,加速芯片等战略产品生产。




话说得这么明显,美国已经在对我们打科技冷战,所以我感觉我们在高科技的前进之路上不会这么顺利,应该会更多一点坎坷。


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中国的鼎峰时期,人均GDP大概是在2.5-3万美元左右,很难达到4万这么高的数字,毕竟人口规模在这,到这时候,日韩的人均GDP应该也被我们打下来了。


不过,能到这时候,全世界应该也不再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了,可能我们在用亚元,也可能直接用人民币了。











在中国新年到来之际,祝全球所有的华人新年快乐!万事大吉!全家幸福!心想事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