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郴州临武与广东连州接壤的绵绵群山中,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群,其中有的竟可以从中穿行于两省间。
据当地老人回忆,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有人携带干粮、矿灯、竹筒煤油火把进洞探察。为防迷路,一路用红油漆记下路标,结果在溶洞里走了7天7夜也没有走到尽头,最后只得沿原路折回。
前天,广州日报记者在村民的引导下,来到广东省连州市最北端的星子镇杨梅村,实地察看地处该村脚下的一个叫“崩地”的大溶洞。来自该村上年纪的村民证实,洞内有地穴上上下下密如蜘蛛网,可通往35公里外的湖南临武小王洞一带。
巨大天然溶洞深不可测
翻过一座座山,云雾不时像羊群一样慢悠悠地从山谷滑过,站在海拔400米左右的山腰,穿过盛开的梨花,远远地看到的是一幢幢青砖黑瓦的吊脚楼,这就是杨梅村。自古以来,这里交通闭塞,四周环山,因为村脚的一处巨大天然溶洞深不可测,近年这里才逐渐有人进山猎奇探险,然而要找到传说中的溶洞还很困难。
听说记者是来看溶洞的,村支书邓述草显得很兴奋:“哎呀,这个洞可了不得,明清的时候还是脚夫挑盐从广东到湖南的一个秘密通道,从这里进洞比走外面的连州官道要近几十公里!”闻讯赶来的村民们也自豪地述说起溶洞的种种神秘传说。
根据村民的指引,“崩地”大溶洞就位于村边数里之外的一个巨大的山谷中,多年人迹罕至,现在那里生长着各种茂密的植被。老邓手持柴刀,一路披荆斩棘,穿过遮天蔽日的枯藤老树,蛇行于满布嶙峋怪石的峡谷小径,一行人手脚并用来到海拔370多米处时,迎面一堵高达数百米的阴森险峻绝壁挡住去路,数百米下的缓坡深处,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这就是那个无底洞了!”老邓的话音在巨大的峭壁深处引来嗡嗡的回音。
记者进入洞口时发现,溶洞口高达100多米、宽60多米,由外向内陡然下沉几十米,从下面往外望去,洞口呈半圆形,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奇异的钟乳石。溶洞深邃曲回,绕过一堆堆风化破碎的巨石,进入洞不远处眼前豁然开朗,透过微弱的电筒照明,可以感觉这里是巨大的平台,头顶的岩壁垂下巨幅的帷幕状钟乳石,情景十分壮观,庞大的空间足可以容纳数千人。摸索着坎坷不平的石坎,穿过“厅堂”,干燥的空气逐渐变得潮湿起来,越往深处走,感觉到越往上升。在一处大穴口附近,一股清凉的风迎面扑来,空气陡然清新起来,原来又有多个出口通往更深处,还隐隐约约传来暗河的水流声。在一段岩壁上面,明显有烟火熏黑的痕迹,村民告诉记者,这是前人持火把探洞时留下的。在行进了近一公里后,因担心照明电池供应不足,记者被迫返回退出。
抗战时曾成为难民避难场所
老邓回忆说,他的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任村干部时,曾经带领当地地质队员进洞探察。为防迷路,一路用红油漆作路标,结果在溶洞里走了7天7夜也没有走到尽头,最后只得沿原路折回。此后,该村也组织过几次探险,探明洞内最近的一条线路可以通往山外公路边的出口,大约需要在洞内行走近4个小时,而其他更复杂的路线则因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无法继续前行。
据村中上年纪的村民讲述,“崩地”大溶洞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成为粤北和湘南难民避难的天然场所,许多村民拖家带口躲进溶洞,在洞口用石块垒起寨墙,防御日本鬼子和土匪的袭击。
对于该溶洞可通行数十公里的发现,当地镇干部表示并不感意外,据悉,类似这样的巨大溶洞在附近乡村还有好几个,因为地处与湖南接壤的地带,能从溶洞穿州过省的民间传说早已风行当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地质部门进行过局部探察,但因当时的档案记录以难以找寻,只可从上年纪的知情村民口中寻找历史记忆了。
大型探险活动即将筹备
昨日下午,临武县旅游局局长余玲就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地溶洞确实很多,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临武的水从地下一直流到广东的连州。不仅如此,她还听说过当年脚夫挑盐从广东到湖南的确有一个秘密的地下溶洞通道。
为了求证两地间的传说,考察和探寻当地神奇美妙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报与临武县政府将筹划联合举办大型探险活动。如果筹备顺利,我们将组建探险队,招募勇士,寻找连接湘粤两省的“秘密通道”。如果您想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挑战自身潜力,敬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曹 菁 徐海瑞
摘自: 潇湘晨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