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初到一战期间的100多年里,新生的美国基本上只关注内部事务,国内经济与民生福利等议题基本上主导大选结果。二战期间,经济与民生依然主导大选,之后也多了种族问题。当然,这一时期,外部战争对选情的影响也比较直接。小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领导民主党能够主政20年,和打赢外部战争有一定的关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内政上没有建树。二战至冷战初期,"自私"的美国并没有因为外部战争而牺牲国内经济与民生福利。这也是民主党政府内外协调的结果。
冷战期间,选举政客眼中的"外部威胁"依然存在。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的副手尼克逊(Richard Nixon)基本上利用反共立场助选,与此同时,他们又将共和党包装为"和平之党",将民主党批评为"战争党"。但艾森豪威尔能够连任,经济依然是主因。因为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朝鲜战争、发展国内经济的红利延续了一段时期。列根(Ronald Reagan)连任则主要是内政经济搞得好。老布殊(George W.H. Bush)利用列根经济学红利,成功当选,但连任竞选时,此种红利逐渐消失,即便他外交上颇有建树,也未能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