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谈的时刻 [打印本页]
作者: 心若幽兰 时间: 2016-3-31 09:54
标题: 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谈的时刻
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谈的时刻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和朋友坐在咖啡馆。我在看书,时不时打几个字,她在一旁逗猫,偶尔喝几口咖啡,偶尔看看我。外面还在下小雨,我们就这样度过一整个下午。她是我多年的好友,彼此都深知自己在对方心中重量的那种,很奇怪吧,感情这么好的两个人坐在一起却并不热络地谈笑。这就是我们的相处模式,交流不多,见面也不过于频繁,但我一想到她,就会觉得很亲密。
外人或许会觉得这很难理解,但我们两个却很享受这些对坐无言的瞬间,能在这世上拥有一个连沉默都觉得舒服且不尴尬的朋友,是一件多幸运的事啊。而且恰恰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被损耗了太多,这样的时刻才显得尤为珍贵。
那些硬社交中带着明显意图的交流,是榨干我们最后一丝热情的元凶
曾经有人问我,“你觉得交流有意义么?”我回答,“你这句话一说出口,就成了反讽,因为你还是试图在跟我交流。”看起来,我们每天要说很多很多的话,就算不用嘴巴亲口说出,我们在微信说,在微博说,在朋友圈说。我们用文字说,我们用照片说,甚至用小视频说。
▪▪▪
我们是被倾诉欲吞没的一代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滔滔滔滔不绝的表达。但大多数的对话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潜藏着一些不易被感知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试图用对话去了解一个人,听到的却不过是对方希望你听到的东西。他们的表达全是对自己的构建与美化,同样的,你也在用这样的方式传达着自己。就像林忆莲在《词不达意》里唱的一样“我们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触不及,虽然我离你几毫米。”
当我们为了讨好和维系一些关系,在朋友圈迫不及待地点赞,在每一条状态下小心翼翼地评论。我们假装熟悉,假装有趣,假装热络。却不料,这样的社交语境,到头来透支光了我们所有的热情。
▪▪▪
曾经听人说起过一位还挺有名的男演员,有次带着一群朋友去KTV唱歌喝酒,酒局上觥筹交错,大家都非常开心。特别是他,跟每个人都高声交谈,把酒言欢,谈到尽兴处,还点了一堆非常吵闹的街边三俗口水歌,一首一首全部唱完。直到酒局散场,助理送完人回到KTV,一推开门,看到他一个人正坐在沙发上,在一片黑暗中独自唱着一首谁都没有听过的歌曲,那个场景实在是非常落寞以至于让那位助理唏嘘了很久。
这就是硬社交中那些带着明显目的的交流的罪行,它让我们无端背负一些沉重的对话,让我们活在一种疲惫的表演之中,直到耗损完最后一丝热情。
“你能说的已经足够多,
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谈的时刻”
而我一直觉得,最好的交谈是那些关闭了想要开口冲动的交谈。那些秘而不宣的交流,那些未被打开的对话,是只有我们才能够享受的隐秘瞬间。
《爱在黎明破晓三部曲》是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男女主角在美丽的维也纳邂逅,然后漫无目的地游荡,漫无目的地交谈了一整个晚上。作为一部几乎是由对话撑起来的电影,那些贯穿始终的交谈无疑是出彩的。他们聊人生,聊爱情,聊生活,聊内心最细微的感受,他用对话来坦白自己,来交付自己。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还是个怀着春心的小女孩,那时候一下就觉得这样的交谈简直是爱情中最浪漫美好的瞬间,就好像私语书里写的那样“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懂得,你开一个话题他就明白,你一交代关键词他就能感应到方位。那真是一个盛大的奇迹。认识他之前,你都生活在南极或格陵兰群岛,全世界的人都和你有时差。你说的话,他们过了宿,搁凉了,摆馊了,也就忘了。而这个人呢,他不一样,他和你在同一个经纬。”
但是直到多年之后,我重新看了这部电影,才有了新的感悟。电影里有个情节是,男女主角一起去了一家黑胶唱片店,他们被困在一个逼仄狭小的空间里,试听一首暧昧流动的歌曲,两人都想看对方,但却因为那份爱情里的羞涩与矜持而不断躲避着对方的目光。全程他们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有Kath Bloom的《Come Here》不断放着,“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在整部电影里,他们一直在用语言表达一些像是“爱情”的东西,但我却觉得真正的爱情其实藏在此时此刻的沉默里。一言不发,已是千言万语。
不知在哪看到过的一句话一直让我记了很久,“你能说的已经足够多,你要守住那些不需要交谈的时刻”。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一天你能真正摆脱那些无谓的交谈,带着所有的热情与时间,沉默地站在挚友与爱人的身边。然后,你才会发现,此时的沉默才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瞬间。 来源:@花大钱的微博
作者: tong-tong 时间: 2016-4-2 06:16
理解你的不需要多交谈,不理解你的半句都嫌多。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art.zhenzhuba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