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为什么海洋占了地球上70%的地方确只有生物总种数的20%? [打印本页]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9 02:11
标题: 为什么海洋占了地球上70%的地方确只有生物总种数的20%?

而且根据进化论,生物好像是从海里开始进化的?
www.ddhw.com

 

作者: 开开心心    时间: 2012-2-9 03:13
标题: 你自己都給出了答案[:-D]

从海里进化到陆上生活的生物,海里沒有了,但会在陆上继续繁殖状大。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9 03:36
标题: 回复:你自己都給出了答案[:-D]

为什么海里没有了?
www.ddhw.com

 

作者: 开开心心    时间: 2012-2-9 04:40
标题: 回复:回复:你自己都給出了答案

你有见过进化了的生物倒退回原形吗?
 
除了一些沒能进化到岸上生活的生物外,此消彼长,进展到海洋只佔生物总种数20%又有什么好奇怪?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9 05:22
标题: 回复:回复:回复:你自己都給出了答案

为什么不奇怪?
www.ddhw.com

 

作者: HF:    时间: 2012-2-9 07:46
标题: 回复:为什么海洋占了地球上70%的地方确只有生物总种数的20%?

瞎猜。
海洋联通,生存环境比较均匀,陆地则比较隔离,生存环境差别大,因此对应的‘适者’花样就比较多。
另外,陆地,岛屿的隔离也使得一处的强者没法淘汰另一处的弱者。一条鲨鱼可以今年在太平洋,明年到大西洋,而非洲的狮子却没法去澳洲享用袋鼠。


 

作者: 冷眼看戏的Lili    时间: 2012-2-9 09:17
标题: 回复:回复:为什么海洋占了地球上70%的地方确只有生物总种数的20%?

www.ddhw.com

 

作者: 开开心心    时间: 2012-2-9 14:23
标题: 除了进化原因外,

沿岸城市加剧发展,海洋排污,令沿海水域水质已变。
 
污染源,在海水中不但传送快,还能无孔不入。表层受污染,海洋生物与海洋食物链生存条件全受影响。
 
过份捕吃。
 
等等因素,都会令海洋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不能改变生活方式生存,就只能等灭绝了。
 
另外,神秘的海洋,还要继续探索,新物种会陆续被发现的说。
www.ddhw.com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9 20:59
标题: 回复:回复:为什么海洋占了地球上70%的地方确只有生物总种数的20%?

HF 的猜想很有意思。特别是鱼游来游去一段, 很有创意.

老虎狮子不说,先来比较一下淡水鱼和海水鱼

根据维基的数据(可用来推翻开叔关于污染捕吃的解释):

    淡水鱼是最常见的淡水生物。它是居住於淡水的鱼类。地球的淡水面积少,淡水鱼
种类却异常丰富,占总鱼类的 41.2% 。

    全球鱼类约28000种(己记载为26000多种),淡水鱼约10700种。虽然总数比海水鱼
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海水鱼丰富得多。平均每种海水鱼可
栖息的水体要比淡水鱼高出7500倍。

接着维基又给出了与HF类似的解释:

    由於内陆河川常被分隔,致使淡水鱼易於特化,所以在可栖息水体比海水鱼少的情
况下,仍有众多种类。

那么,为什么分隔的河川致使淡水鱼易於特化?
www.ddhw.com

 

作者: NuBHH    时间: 2012-2-11 03:45
标题: 海洋环境相对陆地不那么复杂, 所以因环境压力产生的变异少于陆地, 进化的结果就是少

海洋环境相对均匀(homogeneous). 大水缸嘛, 水温年变化不大。
但是, 首先你确定海洋物种比陆地少? 还是以知的物种比陆地少?人类能探测到的就是浅海(虽然不“浅”), 深海的物种没见识到呢。
最近看过报道在深海取到新物种的。


 

作者: NuBHH    时间: 2012-2-11 03:58
标题: 还有物种的分类标准是动植物分类学里分的, 存在人为拔高陆地物种的情况。

比如我门对动植物分出的种很细, 但是对微(小)生物分类就不那么细, 当然那是因为微(小)生物小, 特征少。 但是当时建立分类的时候并没到分子水平, 分子水平上, 微(小)生物可能能分出更多的种。而海洋可能能找到更多的微(小)生物。
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可能“虚假”地制造了陆地比海洋多生物物种的情况。
www.ddhw.com

 

作者: NuBHH    时间: 2012-2-11 04:07
标题: 我想开开心心的意思是陆地动物从海里来, 走了就不回来了, 越走陆地越多,海里越少[:-K]

就像一家(海)养了10个孩子, 一个个长大都走出去成家(陆)了, 最后家(海)里就生两了。 可怜的父母。
www.ddhw.com

 

作者: 开开心心    时间: 2012-2-11 15:35
标题: 比喻劲差[:-K]

进化与移民,两者沒可比性。
www.ddhw.com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12 00:06
标题: 嗯,有道理

  嗯,有道理





作者: xyh    时间: 2012-2-13 00:01
标题: 我的疑问

请问,你这数据(70%)是从哪里来的?

我大概查了一下:
1、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Tree of Life” project estimates that there could be anywhere from 5 million to 100 million species on the planet, but science has only identified about 2 million.

2、How many species are there in the sea? Some 230,000 recorded so far.

上面数据的可靠性有待证实。但假设正确的话,那么你的70%这一数据就不正确了。而且已发现的物种仅仅是少部分,绝大多数物种已经存在,但并没有被发现,因此很难说海洋的生物物种一定比陆地上少。只能说,海洋生物物种被发现的相对较少。
www.ddhw.com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17 20:32
标题: 回复:我的疑问

新哥和牛哥的疑问都很有道理。我想新哥是质疑20%,而不是70%。
海洋总面积占地球表面70%好像是大家都同意的。

我现在不明白两个问题
1。如果只看鱼类:
根据维基的数据:

 淡水鱼是最常见的淡水生物。它是居住於淡水的鱼类。地球的淡水面积少,淡水鱼
种类却异常丰富,占总鱼类的 41.2% 。全球鱼类约28000种(己记载为26000多种),
淡水鱼约10700种。虽然总数比海水鱼少,但淡水水域只占总水域2.5%,故淡水鱼比
海水鱼丰富得多。平均每种海水鱼可□息的水体要比淡水鱼高出7500倍。

接著维基又给出了与HF类似的解释:

由於内陆河川常被分隔,致使淡水鱼易於特化,所以在可□息水体比海水鱼少的情
况下,仍有众多种类。

那么,为什么分隔的河川致使淡水鱼易於特化?

 
2。 如果看全部生物种类,大家认为水下的压力会不会对物种的丰富造成影响?
地面上几千米好像生物还好存活,水下可能就困难多了。我不知道这么想对不对?
请大家指教。
www.ddhw.com

 

作者: 动脑筋    时间: 2012-2-17 20:36
标题: 谢谢新哥的礼物。[>:D<]

  谢谢新哥的礼物。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art.zhenzhuba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