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天,中英鸦片战争160多年过去了,中日甲午战争110多年过去了。其间多少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其间多少生灵涂炭的血泪怨仇!饱受了一百多年外来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瓜分、蹂躏的苦难之后,接着又是好几年的大规模内战,十几年的天灾人祸,几十年的闭关锁国。我们这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称雄世界的东方帝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经济、科技等方面开始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不再被称为“东亚病夫”,百姓普遍过上了温饱的日子。丧失殆尽的民族自信,也逐渐得到恢复,激进的精英们在考虑儒学现代化、考虑弘扬“国学”,以对抗、取代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一些乐观的人,甚至喊出了“西方不亮东方亮”之类振奋人心的口号。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即便是最温和的中国人,也不免要产生一点“野心”:希望汉语能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强盛,一种文明的复兴,当然可以有许多的指标。万紫千红才是春,只有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的全面繁荣,才是真正的强国,真正的文明大国。在各项指标中,语言的扩散,走向世界,相对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而言,是最为和平因而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一项。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也的确给国人增添了莫大的信心。任何民族,在语言输出上都不会吝啬,所不同的是,有没有机会、资格向别国输出自己的语言。历史上的中国,曾经是语言输出的大国,周边的国家,今天的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都接受过汉语的深刻影响。我们以此为荣耀,我们愿意重温这种荣耀,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体验到这种向外国慷慨输出语言的良好感觉,也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够生活在这种荣耀的国度中。 大概因为我是研究汉语的,同时也从事一点对外汉语教学,于是不断有怀着上述光荣梦想的同胞问我同样一个问题:汉语怎样才能更快地走向世界呢? 近年以来,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这迫使我偶尔也较为系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思考的成果,主要有如下四点: 第一点,历史上,让语言走向世界最快速有效的办法是实施霸权主义,搞全球殖民。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今天之所以不局限于自己祖国的那一块巴掌大地面,原因就是它们先后进行了全球殖民的运动。殖民如积薪,后来者居上。因此,法语、英语比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更牛,更通行。欧洲有语言学家说,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其间当然得向殖民地百姓强制推行自己的语言),语言影响可以保持五百年。 第二点,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等海盗国家让自己语言走向世界的方法,都是“蛙跳式”的,中国只有“墨渍式”的经验。所谓“蛙跳式”,就是开着海盗船,端着洋枪洋炮,全世界转悠,柿子拣软的捏,不论道路远近,占领一块是一块;所谓“墨渍式”,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左邻右舍觉得我的语言好用,你就随意拿点回去——路远的就来不了,拿不到。可以说,“蛙跳式”是强盗所为,“墨渍式”是君子所为。道德高下,判若云泥;但是,效果反之。不然,五千年的文明史,“孔夫子说过的话”不至于寒酸到只输出给几个周边国家。 第三点,除了借助军事占领之外,输出语言最快速有效的渠道是科学技术。当今世界,如果不是爆发世界大战,语言地盘重新洗牌的唯一可能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现实情况是,科学技术不相信眼泪,它只青睐强者——计算机、软件、网络,又一次被操英语的美国佬、英国佬占了先机。如同下棋,他们稳操胜券了,其他对手所能争取的,不过是尽量让自己死得好看一点儿。换言之,在英国佬、美国佬饕餮大餐之后,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拼抢的基本上只是残羹剩汁。为一些同胞所津津乐道的海外“汉语热”、“孔子学院”,其实都不足以改变大局——稍微好听一点的比喻是:美国佬英国佬正在那里大块吃肉的时候,我们也能喝到一小口汤了。当然,尽管只是一口汤,我们也还是要努力争取的。否则,连一口汤都喝不到,就更加悲惨了。有些人幻想的乞灵于“孝道”、“儒学”、“国学”、“繁体字”之类古董,达到在全球传播汉语的目的,依我看,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四,正如我们的领导人所喜欢说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希望在明天。上一轮、这一轮的语言圈地运动,我们都输了,输得很惨。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翻身的机会。机会在哪里?在下一轮。倘若我们能够在将来让自己重新强大起来,无论是比军事还是比科技比政治比文化,都不输给他人,我们就有希望在下一轮的语言地盘争夺战中,占领先机,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
|
容不得半点侥幸!杀人! |
开玩笑的啦!谁有希特勒厉害?
|
男人选择雄心! |
|
谢谢您的礼物!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art.zhenzhuba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